——聽周口文史學者王羨榮講周口十大會館
□記者 徐啟峰
對于很多周口人來說,三川十館是故紙堆里的記錄,是面目模糊的城市傳說;對于周口文史學者王羨榮先生來說,三川十館是他童年難以磨滅的記憶,是周口并不遙遠的歷史。1月18日,彤云密布,記者走進王羨榮老先生的家,聽他講述周口十大會館的前世今生。
“我出生于1934年,當時周口正在建沙潁河上第一座‘洋橋’(鋼筋水泥橋),第二年橋建成,沙潁兩岸通行順暢,真正融為一體。
新中國成立后,當時十大會館建筑都還很完整,我上學時喜歡橋南橋北來回跑,逛遍了十大會館。高大巍峨的建筑、精美絕倫的雕刻,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。
上個世紀80年代,除了關帝廟(北岸山陜會館),其余九大會館都已蕩然無存。1990年,我作為周口文史研究員,寫出《周家口的十大會館》一文,第一次系統(tǒng)介紹了十大會館的建筑特色、存亡時間,想為城市留住一點記憶?!蓖趿w榮老爺子今年90歲,身體健康、思維敏捷,戴著助聽器,說起過往,談興很濃。
沙潁河南岸的文化街,他幼時玩樂最多,自西向東有三座會館:陸陳會館、南岸山陜會館、油業(yè)會館?!瓣戧悤^西邊有個魯班廟,南岸山陜會館、油業(yè)會館旁邊都有丘子園。丘子園就是棺木暫放之地,外地客商去世后將棺木寄存于此,待方便時再運回老家,這足以說明會館是外鄉(xiāng)人的精神家園,具有強大的吸引力?!蓖趿w榮說。
異地會館一般都有一個,為何山陜會館有南北兩個?王羨榮解釋:“康熙20年,南岸山陜會館成立,每逢初一、十五開會,校斗驗秤,足斤足兩的可繼續(xù)使用,發(fā)現(xiàn)缺斤缺兩者,則罰以請戲、擺宴,周家口的誠信文化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下來,最終成為中原四大名鎮(zhèn)之一。但是當時一河隔南北,北岸山陜商人到南岸會館開會,因為要乘船,時常遲到,會議常常延時,時間久了便產(chǎn)生怨隙。山陜商賈財大氣粗,北岸商人一合計,干脆在北岸再建一座山陜會館,各開各的會。他們說干就干,于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北岸關帝廟,后世又多加修葺、擴建,最終成為十大會館之首、中國文保單位?!?/p>
聽聞三川十館啟動建設,王羨榮很激動?!叭绻軌蛲耆凑张f制重建,周口的文旅資源必將得到極大豐富?!钡?,今天的三川十館匯聚于關帝廟前的43畝土地上,不似當年星羅棋布,而且規(guī)模形制都已縮略,想當年,一座油業(yè)會館就占地40畝。三川十館的重建,是文化的傳承與城市身份的認證,而不是完全回到過去?!叭绻軌蜃屓丝吹揭粋€時代的光榮,記住我們城市的歷史,這樣也就足夠了?!蓖趿w榮看得很開。
王羨榮說:“我老了,但還是想到現(xiàn)場多走一走、看一看,為城市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?!彼F(xiàn)在蟄居在家,對以往舊作進行??保M芗Y成書,為城市保存記憶。一座城市的傳承,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?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