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外企工作拿萬元以上年終獎的機會最多,其次是國企、民企、政府機關,最后是事業(yè)單位 隨著新年臨近,關心年終獎的人明顯越來越多了。今年CPI一路高歌猛進,年終獎對很多上班族顯得尤為重要。有沒有年終獎、拿多少年終獎,網上討論正在升溫。 近日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,對3926名網友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,47.6%的受訪者確認自己單位今年會發(fā)年終獎,28.4%的受訪者確認不會發(fā),其他23.9%的受訪者表示還不能確定。 受訪者中,男性占79.2%,女性占20.8%。本科以上學歷的受訪者占88.8%。 在外資或合資企業(yè)中,拿到1萬元以上年終獎的受訪者比例最高,為52.7% 剛入職一年的北京市某出版公司員工張川,至今還沒聽到公司發(fā)年終獎的消息。她告訴記者,現在年終獎成了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,但誰也不愿意公開討論的話題。同事們私下都盼望能多發(fā)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年終獎。不過,有同事透露,公司行政主管明確表示過,今年不會有年終獎。 江西省某高校職工韋先生說,今年自己是拿不到年終獎了。學校已發(fā)通知,由于要實行事業(yè)單位績效工資改革,所以取消了年終獎。不過,韋先生今年每月工資漲了1000多元,所以即便沒拿到年終獎,他的實際收入也比去年多了不少。 “學校的不同部門,發(fā)放年終獎的情況也不一樣。去年,管理宿舍、食堂的后勤單位發(fā)了8000多元的年終獎,而像我們這種一般的行政部門只發(fā)了2000多元。”韋先生說。 雖然公司還沒發(fā)正式通知,但廣東省某港資企業(yè)員工唐東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,公司今年的年終獎就是多發(fā)一個月的工資。在其他人看來,有年終獎就是好事,但唐東卻顯得不太滿意?!叭ツ?,我們的年終獎是兩個月的工資??墒墙衲晖蝗簧倭艘话耄屓撕茈y接受?!?/p> 目前年終獎一般都發(fā)什么?在確定今年單位會發(fā)年終獎的受訪者,68.4%的人選擇現金,13.7%的人選擇購物卡,6.3%的人選擇日用品。其他選擇還有:報銷票據(3.7%)、飲料(1.9%)、加油卡(1.3%)、汽車(0.7%)、房子(0.6%)等。 年終獎一般發(fā)多少?調查顯示,在確定今年單位會發(fā)年終獎的受訪者中,17.5%的人的年終獎在3萬元以上,24.0%的人的年終獎在1萬~3萬元,19.2%的人的年終獎在5000元~1萬元,13.4%的人的年終獎在3000元~5000元,7.9%的人的年終獎在2000元~3000元,10.6%的人的年終獎在1000元~2000元,6.1%的人是1000元以下。 與去年相比,在確定今年單位會發(fā)年終獎的受訪者中,26.4%的人表示自己今年的年終獎變多了,26.4%的受訪者表示變少了,47.2%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變化。 進一步分析發(fā)現,在不同性質單位的員工中,拿到1萬元以上年終獎的受訪者比例也不相同。具體而言,在外資或合資企業(yè)中,拿到1萬元以上年終獎的受訪者比例最高,為52.7%;其次為在國有企業(yè)工作的受訪者,占48.3%;排在第三位的是在私營企業(yè)工作的受訪者,占40.4%;排在第四位的是在國家機關工作的受訪者,占35.8%;排在最后的是在事業(yè)單位工作的受訪者,占25.6%。
?? 僅15.2%的受訪者滿意今年的年終獎 雖然今年沒有年終獎,但是張川并沒覺得不滿,更沒想過跳槽。在她看來,自己畢竟才剛工作一年,還沒有資格和老板談年終獎,“等我真正成長起來,年終獎總是會有的?!?/p> 唐東對于公司今年減少年終獎的做法不太滿意。已經工作4年的他告訴記者,近年來他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并不是非常順利,這次年終獎減少很有可能成為他跳槽的導火索之一。 調查中,僅15.2%的受訪者對自己今年拿到的年終獎表示滿意,29.1%的受訪者表示一般,52.2%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。 值得注意的是,36.2%的受訪者明確表示,年終獎的多少會成為自己是否換工作的重要參考;35.0%的受訪者表示不會;28.8%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。 面對這種狀況,時下許多單位將年終獎作為留人的主要手段。一些單位為了防止員工年底拿完年終獎后跳槽,便把年終獎拖到年后再發(fā)。有些單位為了躲避“金三銀四”的跳槽高峰,更是把年終獎的發(fā)放時間拖到了來年的5月。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(yè)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指出,年終獎作為一種激勵手段,起著二次分配公司利潤的作用。在不少公司,年終獎甚至是造成公司員工之間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。他認為,企業(yè)在發(fā)放年終獎時,公平是關鍵,要盡量按照員工的實際貢獻來發(fā)放年終獎,切忌因為年終獎發(fā)放不公,引起員工的負面情緒。 年終獎一般用來做什么?調查中,人氣最高的兩個用途是“補貼家用”(55.2%)與“存起來”(36.8%)。其他選項還有:“投資”(14.8%)、“馬上消費”(13.9%)、“作為自己的培訓資金”(4.5%)等。 |